巨鲨出海
免费使用

在出海热潮下,中东市场如何突破新赛道?

海外资讯

2022-06-10 15:37

出海中东,需要找准方向

在出海的热潮下,中国企业遍布全球各地,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富豪扎堆、石油遍地、无垠沙漠的中东,中国企业如何突破新赛道?


一些人认为,中东是一片未来可期的“掘金热土”,这里人均消费水平高、互联网渗透率拉满,电商、物流、社交和金融科技等赛道更是发展迅猛。然而,在不看好中东市场的人们眼中,这里地缘环境复杂、市场并不“广阔”、文化更是难以融入,因此只能敬而远之。


是热土还是沙漠,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中东市场,通讯、物流、电商、金融、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都能够见到中国企业的身影,其中有些企业取得了傲人的战绩,有些则在一番挣扎后销声匿迹。


中企在中东,吃过螃蟹踩过坑


对于中东,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而对于想在中东市场“掘金”的企业来说,最吸睛之地无疑是富饶的“海湾六国”,由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和巴林组成。


事实上,中东并不是一片“广阔”的市场,仅有约6000万人口的海湾六国更是如此。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此布局的中国企业的数量。根据普华永道2019年的统计,仅阿联酋就有4000多家中国企业落户。


布局海湾六国的中国企业中,既包括了中、建、工、农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国有企业,也有阿里、腾讯、华为、海信这样享誉全球的企业巨头。


但真正让大部分中国创业者关注到中东地区的,是随着电商、物流、社交等赛道的兴起,在中东市场崭露头角的执御(Jollychic)、iMile 和 Yalla Group(雅乐集团)等来自中国或内含中国基因的企业,以及 TikTok 、Bigo Live、腾讯游戏 PUBG MOBILE 等 App 在中东地区的流行。


其中,能够几年之内就在中东占得一席之地的 Yalla、iMile 和执御,它们成功或折戟的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希望放在了仍处于“蓝海”的中东市场上。那么,中东市场还有哪些值得“押注”的机会?


中东市场如何突破新赛道?


随着大批海外创业者涌入,电商和社交赛道在过去几年迎来了飞速发展,在中东市场做出一些成绩的中国企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两个领域。


电商和社交的火热与当地消费者对享乐的极致追求,以及极高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息息相关。据 IMF 2022年的统计,海湾六国的人均 GDP 在2.3万美元-8.4万美元之间,属于高收入人群。再加上海湾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基本都在90%以上,为电商和社交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


与此同时,如今中东地区正在面临数字化转型,曾经发展缓慢的金融科技领域也迎来了机遇,越来越多的中东金融科技企业受到了资本的青睐。据统计,总部位于中东的金融科技公司在2021年完成了411笔交易,共筹得资金172.8亿美元。


电商赛道,拐点将至


根据 BMI 研究报告,中东目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电商市场之一,过去几年中东电商整体增长率都超过了20%。2022年,中东电商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美元。目前,该地区的主要玩家有背靠亚马逊的 Souq、本土电商平台 Noon,还有来自中国的 Fordeal、Ajmall 和执御,以及快时尚电商巨头 SheIn 等等。


随着电商平台的增多,中东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购物渠道,也能触达到更多的商品,随之而来的是对产品质量要求、服务体验和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后疫情时代,中东电商赛道很快会迎来拐点,在不久的将来,单靠供应链优势和低端产品布局的打法将不再奏效。


对于海外电商平台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本土化、品牌化和提升复购率将是中东电商关注的重点。就本土化而言,当地核心团队的建立尤为重要。对于还未在中东设立机构的电商企业来说,需要在中东本地设立公司或者找代理公司,招聘人员应尽量做到各个环节的本地化。


另外,在打造品牌和提高复购率方面,虽然中东地区的消费者有着很强的购买能力和意愿,但同样非常看重商品的“性价比”,以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针对此点,内容电商(直播、短视频、小视频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竞争热点。当地对于社交媒体的欢迎程度不亚于电商,而社交传播方式和 TikTok 等视频类 App,对于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建立品牌,将是个绝佳的机会。


社交赛道,依旧火热


在中东,由于受到文化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线下娱乐活动较为单一,异性之间也不能随意交流。因此,当一众海外直播和语音社交 App 入驻中东,立刻受到了中东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追捧。


社交应用在中东有多火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据统计,中东人均有8.4个社交账户。同时,根据《中东地区社交媒体使用年度报告》2021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东地区用户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平均时间超过3个半小时,位居全球前列。其中超过一半的用户称,受疫情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了更多时间。同时,75%的用户也表示,疫情期间,他们在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和 TikTok 等社交软件上的消费也有所增加。


除了上述我们提到的 Yalla、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和 TikTok 外,Bigo Live、MICO 和 YoHo 等来自中国的社交 App 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欢迎。在几乎人人都玩社交的中东,强大的购买力和旺盛的娱乐需求,让社交企业们赚得盆满钵满。


几乎顺理成章的,在中东,社交应用也不断延伸出新的属性,正在该地区兴起的社交电商,消费者可以通过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浏览和购买商品。而随着数字育儿在中东地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东父母会通过社交媒体来分享、学习育儿经验。以及可以预见的是,类似 Zoom 这样的商务用途的社交应用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在中东普及。


金融科技,顺势而起


上世纪末,中东地区的金融市场还十分狭窄,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也非常缓慢,产生了诸如网贷市场信息传播环境恶化、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不良贷款率异常等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金融科技不发达的问题,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已经开始积极采取措施,以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目前海湾六国中,除了阿联酋和沙特外,巴林的金融科技行业也发展迅猛。


我们先来看阿联酋,2016年,阿布扎比国际市场部(ADGM)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达成战略合作,并推出了该地区首个金融科技监管沙盒项目。此外,2017年初,迪拜也宣布推出地区首个金融科技加速器。沙特方面,根据 Fintech Saudi 的数据,2021年在沙特运营的金融科技公司数量增加了37%。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林,该国目前拥有近400家金融机构,是仅次于马来西亚的第二大伊斯兰金融中心,管理着超过300亿美元的资产。


如今,在看不到明显赢家的情况下,中东本土企业和“空降部队”正争先恐后地在金融科技细分市场上开疆拓土。从在线支付领域来看,中东市场的消费者对于电子支付的态度正在发生着改变。曾几何时,“货到付款”是中东80%以上消费者的网购付款方式,而如今,有相当一部分中东消费者开始愿意尝试以数字方式支付。此外,随着“先买后付”业务的兴起,2021年,中东(和北非地区)有24%的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倾向于使用先买后付(BNPL)的选项。


不过,金融科技行业在中东仍旧面临许多挑战,其中包括了监管举措待完善、信用卡使用率不高、金融科技人才短缺,以及最受中东人民关注的“安全问题”。德勤于2020年6月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使用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时,数据安全性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4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担心个人数据的安全性。


事实上,除了上述提及的电商、社交、金融科技外,随着中东地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以及疫情的影响,医疗健康、在线教育、物流,人工智能等赛道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风口。

出海顾问
管家式陪伴1V1服务, 帮您快速解决出海获客难题!

海外支付

印度和新加坡打通数字支付了

跨境小额汇款在未来是一种必然趋势,完全替代传统的跨境结算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尝试和实践。

Facebook

16个免费的Facebook营销工具,必须收藏!

Facebook 是电商卖家的一个流量来源。除了 Facebook 自有的工具外,卖家还可借助第三方工具进行营销。

跨境电商

出海能救喜茶吗?

喜茶出海5年,战绩如何?

海外资讯

推特需要广告商,广告商却开始不再需要推特

推特的困境。

投融资

硅谷银行暴雷后,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Kredivo获亚洲最大规模融资

他们将会使用这笔资金建设线下网点,并向竞争激烈的印尼数字银行领域扩张。

海外资讯

ChatGPT推出插件,联网自动更新数据,剑指程序员

比技术、比场景理解,还要比速度,入局AI的水位,已经被OpenAI拉高。

Tiktok

高压5小时,TikTok的生死之战

一场“鸿门宴”。

海外资讯

从一篇博客到最大的SaaS社区,他是如何做到的?

如今人山人海的SaaStr大会,是从2012年的一篇博客起步的。Jason Lemkin通过分享自己成功的创业经验,成就了SaaS行业最大的社区——SaaStr。

海外资讯

微软AI全家桶上新啦,GPT-4进军程序员大本营GitHub

全球最大开发者社区GitHub宣布,推出由GPT-4驱动的编程助手工具Copilot X。由于该社区早在2018年已经被微软斥资75亿美元买下,所以今天的更新也是“微软AI全家桶”的最新篇章。

跨境电商

Temu狂飙,卖家分化:有人利润高过亚马逊,有人一单赚不到一块钱

玩转Temu,先拿捏好供应链。

巨鲨出海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浙ICP备202102765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5963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